MLB亞洲球星傳:黑田博樹,被低估的高效投球機器

 無論原因為何,在許多MLB球迷的心目中,黑田博樹似乎只能被認定成不上不下的中庸選手。或許不會有人嫌他差 — 畢竟他仍是一位生涯防禦率不到3.5、旅美七年賺進8800萬美金的球員。但異常低調的黑田(特別是以他待過洋基、道奇兩支豪門球隊的標準而言),依然因為各種原因,難以獲得與場上表現等比例的關注。他職涯勝敗投是剛好打平的79勝79敗(季後賽也是2勝2負)。他來美國的第一年已經33歲。他的直球均速大約92英哩左右。他沒入選過明星賽。生涯每九局「只能」三振6.7人。他在大聯盟只待了七季。單季防禦率從未低於3。 簡言之,鮮少爆炸性表現、很晚才來美國、待MLB的時間不長、傳統數據不討喜,加上個人特色也不太足夠……都是使其容易被低估的原因。論及大聯盟史上最優異的亞洲投手,

娛樂城註冊送現金

多數人或許會想到三振魔人達比修、伸卡球大師王建民、亞洲勝投王樸贊浩、簽下破紀錄肥約的田中將大、入札金震撼球界的松坂大輔、甚至早一點的「龍捲風」野茂英雄、去年拿下防禦率王的柳賢振…等等;但恐怕有不少球迷根本不會想到、或甚至已經遺忘了黑田博樹這號人物。然而,即便只在美國待七年,他依然是美職史上成就最高的亞洲投手之一。 事實上,球史僅有三位旅美投手的生涯WAR值(貢獻勝場數)超過20 — 除了前述的達比修和野茂,再來就是黑田了。若只用這些亞洲投手的生涯前七年做比較,更能彰顯其實力:上原浩治10.7WAR、王建民10.7WAR、陳偉殷11.9WAR、巖隈久志12WAR(只累積六季)、樸贊浩12WAR、柳賢振15.1WAR、田中將大18.1WAR(累計六年)、達比修19.6WAR、野茂21.7WAR……相較之下,黑田累積的22.4WAR絲毫不遜色於任何人。但就如上述所提,談及「史上最強的亞洲旅美投手」時,他就算沒被遺忘,大概也會被放在很後面的順位。 我們無法責怪球迷忽略他 — 有別於達比修、巖隈、樸贊浩、田中、野茂、上原、柳賢振……這群人都入選過明星賽,黑田博樹生涯連一次都沒進過。若你想進一步了解他的生涯成績是什麼概念,我選了一位過去七年績效與他差不多的投手,進行一對一比較: 球員 局數 K/9 BB/9 HR/9 FIP- xFIP- WAR 黑田 2008~2014 1319 6.7 2.0 0.9 89 90 22.4 某球員 2013~2019 1312 9.3 2.1 1.0 88 89 22.6  或許,直接拿Madison Bumgarner和黑田博樹對比,並非沒有盲點 — 前者擁有更好的三振能力、而且防禦率更出色(3.06比3.45),

現金版是什麼

在某些能「影響觀感」的數據上,Bumgarner顯然佔據不少優勢(更別提那些季後賽成績)。然而相較於被視為王牌、入選過四次明星賽的瘋邦,投球效率實際上根本不相上下的黑田博樹,幾乎不被視為同個級數。受惠於身處的主場是全聯盟最有利於投手的Oracle Park、主戰捕手是防守大師級的Buster Posey、83勝62敗的勝率、季後賽神話加身,過去七年的Bumgarner在大部分人眼中,自然不是和黑田同等級的投手。 但就如進階數據所顯示,考量聯盟強度、球場差異(黑田有三年待在美東的洋基球場)、年代校正之後,黑田博樹的七年生涯,投球質量幾乎與近七季的Bumgarner差不多 — 後者在這個冬天才剛拿到一張五年8500萬大合約。也許MadBum被高估了、也或許他真的有一些特殊能力,使其投出更好的防禦率(但仍要考慮Posey和球場、聯盟差異),不過無法否認的是,黑田確實有兩把刷子。更何況,他加入大聯盟時已經「高齡」33歲、還在日職累積了11年的里程數,理論上早已過了棒球員的巔峰年紀;而即使如此,仍無法阻止其穩如機器的高效表現。 上述提到,

完美真人

黑田不太有爆炸性演出,但他的真正強項是可怕的穩定度。扣除被強襲球打傷頭、導致缺賽的2009年,他其餘六季每年都至少先發31場,算進季後賽後也只有那年沒投滿196局。此外,這七年他每一季的防禦率都介於3~3.8、FIP介於3.2~3.9、xFIP介於3.4~3.9,沒有一項數據在任何一年遜於聯盟平均。也就是說,球隊每年季前都能期望黑田提供190~200局、防禦率3.5左右、保底3WAR的績效,而這樣的預測最終也都不會偏離實際結果太多。若你還需要其他證據說明黑田的穩定性,也可以看他最後六年的三振率減保送率:13%、13.7%、13.4%、13%、13%、13.5%。 若將年齡納入考量,他如此穩定的貢獻更是不容易。21世紀後,只有Derek Lowe、Mike Mussina和黑田博樹,能在33~39歲這期間先發200場以上(並且投超過1300局);而此段期間WAR值高於黑田的投手,也只有Curt Schilling、Mussina、Andy Pettitte、Justin Verlander這幾位名將。雖然他單季最高的WAR「只有」4.2勝,但也從來沒有一年(除了頭被打傷的2009年)低於2.9WAR。值得一提的是,

CG電子

他連在季後賽都保持相似的投球水平 — 先發五場、場均六局、防禦率3.94、FIP值3.55、三振保送比5.5。 與很多旅美亞洲投手相似,黑田的球速不頂尖(雖然均速仍超過92英哩),也不以三振見長 — 每年K/9都低於聯盟平均、三振率不曾高於20% — 但擁有良好的下沉系球路、配有一顆不賴的變化球、以及精準的控球。生涯用量超過四成的伸卡球,是黑田博樹在MLB的主力球種,也讓他能交出48.6%、高於均值10%的滾地球率。滑球和指叉,則掩蓋了速球鮮少製造揮空的問題,職涯剛好一成的揮空率,坐落於聯盟平均附近。符合日本投手既定印象的一流控球,則使其生涯保送率低到只有5.4%,而且每年都低於平均值25%以上。 根據進階數據網站FanGraphs的計算,他的伸卡球、滑球、指叉球在那七年,總計比平均多替他守下29.1、33.3、16.4分,平均每投100顆分別有+0.36、+0.66、+0.49分的價值,掩蓋了四縫線速球效率不彰(總計-6.5分、每投100顆多丟0.22分)的問題。以下三部短影片,依序是黑田博樹的沉球、滑球和指叉球:   由於缺乏高品質的四縫線速球,黑田必須靠著伸卡球和變化球混搭、遊走好球帶下緣與打者周旋。他生涯約有49.7%的投球,坐落於好球帶下緣三分之一,在同期間投滿一萬球的129位投手中,排名第30高。縱使受限於球威,

線上老虎機

無法刷出亮眼的三振數,但也因為擁有三顆上乘水準的球種、夠準的控球、以及交叉使用球路攻擊好球帶下緣,製造視覺混淆的策略,讓黑田仍能交出漂亮的保送率、並製造大量滾地球。而且,本文甚至還沒提及他在日職的成就 — 另外的2021局、3.55防禦率和124勝……但看著黑田在日職的亮眼成績,又能讓我們想像更多的「如果」。 首先,如果他能更早加入MLB、而非等到33歲才來,是否能累積更可觀的成就?赴美前三年,他在日職逐季的防禦率只有3.17、1.85、3.56。更耐人尋味的是,假設黑田願意在大聯盟待更久、而不是在狀態仍佳的情況下(他在美職的最後一季還有199局、3.1WAR的戰力),為了兌現在廣島隊終老的承諾,提前返回日本,他能否寫下更多長青投手的紀錄?返回日職的那兩年,即使已高齡40歲以上,他仍交出了防禦率2.55、3.09的超優表現,彷彿就算不退休,也能一直保持永不老化的身手。 不過,在大聯盟建立難以跨越的障礙,看起來也並非黑田的目標 — 除了剛開始與道奇簽下的三年3530萬合約,後面四季都是一年一簽(1200萬、1000萬、1500萬、1600萬);即便以他的身手,簽到更大的養老約應該不是問題,但為了保留隨時能回廣島的機會,黑田寧願承擔一年一簽的風險,以及犧牲薪資最大化的機會。甚至就連離開美國前,都傳出洋基、教士有意再用一年1800萬簽回他,但黑田仍毅然決然回歸最終效力了13年的廣島鯉魚。即使是在日職,他也不願與任何其他隊伍簽約,可見此君的確是將某些堅持,擺在名聲和利益之前。 也由於不具備百哩火球、沒拿過冠軍、沒進過明星賽、沒贏過什麼特殊獎項、旅美生涯又有一種來去匆匆的感覺(縱使實際上待了七年)、生涯戰績在某些人眼中也看似「不上不下」、累計數據則因為「晚來早退」而未能登峰造極……種種因素使得黑田博樹在旅美期間,似乎總是難以讓人印象深刻。穩定到近乎無趣的投球表現、低調內斂的性格,可能也是原因之一。雖然,黑田也並非完全沒有屬於他的「爭議時刻」: 關於這場發生在2008年國聯冠軍賽第二戰、費城人作客道奇隊時的衝突,本站作家「正義鷹大俠」在他的文章中敘述了事件的過程: 另一個同樣與黑田博樹有關的場外故事 — 雖然跟MLB生涯無關 — 則是他在母親重病過世前,曾答應要讓媽媽親眼見證當時才剛進職棒的自己,對日職強權巨人隊拿下勝投;而他最後也成功完成約定,讓母親含笑離世。此外則是對廣島隊的不離不棄 — 即便戰績連年慘澹、打線支援軟弱無力,黑田仍堅持不加入日職其他隊伍;就算日後挑戰大聯盟,最終也仍然為了回廣島,而選擇從MLB急流勇退。或許,在「低調又無趣」的場上成績背後,黑田博樹的棒球生涯歷程,遠比帳面數據來得更有意思、更值得大書特書。 不過,

At99娛樂城

這無法改變他在球場上可能被嚴重低估、或至少應該擁有更高歷史地位的事實。雖然像達比修、田中將大這些後起之秀,也都有讓人激賞的職涯成就;或是野茂英雄、樸贊浩這些「前輩」,在球史上也似乎更為人所知;陳偉殷、柳賢振等亞洲好手接連站穩大聯盟,亦讓低調的黑田漸漸被遺忘……然而仔細剖析數據,他的大聯盟生涯真的不遜於任何一位旅美亞洲投手。黑田博樹就是一部實而不華、被低估但其實很高效的投球機器 — 不張揚、不高調、爆炸式表現不多,但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他站上投球丘,你都能期待他那晚能替球隊投出一場優質先發。 而這樣的穩定感,無論在他25歲、35歲甚至40歲的時候,我們都能感受得到。 ======================================================================想找其他朋友陪你一起討論MLB 、希望認識更多棒球同好嗎?那麼,我在這邊向各位喜愛棒球的讀者分享一個臉書棒球社團:MLB球迷交流園地!如果您隨時想找人一起聊美國職棒、談棒球卻苦無對象,那加入這裡將會是個好選擇~而如果您是想找一個能提供更多棒球資訊的粉絲專頁,我則推薦追蹤MLB Corner,以便取得即時、專業的大聯盟資訊和消息;而若是想參閱更多其它運動的好文,也歡迎搜尋KaL-EL Sports粉絲團、以及大將軍豪洨專區-什麼都聊廢文區,喜歡的話都歡迎按讚、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