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旅美左投陳偉殷於美國時間4月18日率領所屬的邁阿密馬林魚隊遠征位於美國西北角的西雅圖水手隊,
RSG電子試玩
而面對擁有Robinson Cano、Nelson Cruz、Kyle Seager、以及新竄起的新星Mitch Haniger的這條水手暴力打線,陳偉殷前七局沒有被擊出任何一支安打,僅僅只送出了兩次保送和一次觸身球,另外有兩次三振的演出,而在完成七局的投球工作之後,用球數正好來到100球,
ATG電子賽特
馬林魚以4比0的比數暫時領先。而在陳偉殷回到休息室之後,照慣例的穿上外套保暖,而這時鏡頭就帶到了陳偉殷和搭檔的捕手A.J. Ellis握手及擁抱的畫面,其他幾位隊友也過來和他擊掌;我不知道亞洲棒球有沒有這種不成文規定,但是在美國如果有投手正在投無安打的時候,是不會有任何人過去和他講話的,更何況是擊掌和擁抱,因此這時大家也就瞭解意思了:陳偉殷今天的投球工作結束,剩餘的將由後援投手處理。而前一局已經在牛棚熱身待命的老將後援右投Brad Ziegler也在第八局如期上場接替投球工作,並且以三上三下輕鬆解決對手,繼續保有著本場無安打。不過九局下馬林魚再換上三振功力了得的火球後援Kyle Barraclough,儘管先送出了招牌三振之後,面對近況火燙的Haniger被敲出了中右外野方向的深遠二壘安打,陳偉殷成為偉大歷史一部分的夢想也瞬間幻滅。而馬林魚最終也以5比0的比數擊敗水手,將系列賽扳平。無安打雖然沒有到特別稀有,但是他依舊是棒球界的一項創舉,自1876年來,大聯盟僅僅只出現過295場無安打比賽,平均來講一年超過2400場比賽只會出現兩次左右,機率大約是0.08%左右。因此,很多投手在追逐無安打的時候,教練往往都不會去在意他的用球數,就讓投手繼續投下去。2010年6月25日,當時效力於亞利桑那響尾蛇隊的Edwin Jackson面對坦帕灣光芒隊就以149球完投完封,賞給了對手一場無安打,是自1988年以來單場用球數最高的無安打(註:1988年之前的用球數紀錄不是很明確,所以可能有更高的)。而大聯盟上一次發生無安打比賽是去年球季的4月21日,當然芝加哥小熊隊王牌Jake Arrieta面對辛辛那提紅人隊以119球投出了無安打,連續兩季都有無安打的演出,而這也是去年球季的唯一一場無安打。但我相信講到無安打,大家應該有對去年的另外兩場比賽有印象,而這兩場都跟國聯西區冠軍洛杉磯道奇隊有關係。
首先,在去年的4月9日,道奇隊新秀投手Ross Stripling在客場面對世仇舊金山巨人隊掛帥先發,而這也是他的大聯盟處女秀,對他來說意義重大。前7.1局,
皇家電子
Stripling完全沒有讓對手靠安打上壘的,有四次三振和四次保送,尚未失分,而道奇也以2比0小幅領先,這時他的用球數正好來到了100球。由於他前一年才動了韌帶移植手術,球團希望能多加保護他,所以100球正好是賽前球隊給他設定的球數限制,而總教練Dave Roberts也從休息室走了出來,將他的先發投手換下。沒想到,上來後援的右投Chris Hatcher面對下一棒的Trevor Brown馬上被擊出了追平比數的兩分打點全壘打,不只沒能延續無安打,連球隊的領先都一併搞砸了。最終,巨人隊靠著游擊手Brandon Crawford在十局下所擊出的再見全壘打以3比2的比數成功逆轉擊敗道奇,而這也讓Roberts換掉Stripling的這個舉動要再度被放大,有人說是錯誤的決定,但也有人支持他。時間快轉五個月,Roberts又遭遇到了相同的情形。當天道奇派出交易大限剛換來的左投Rich Hill擔任先發,這位老將前七局不但沒有被擊出任何安打,還完全沒有讓任何人上壘!沒錯,Hill前七局完美的表現讓他只要在抓六個出局數就可以成為大聯盟史上第24位投出完全比賽的投手!而這時候Hill的用球數僅僅只有89球,不過由於他有豐富的傷病史,球團認為保持他的健康以讓他能在季後賽出賽比挑戰這長完全比賽來得重要,所以還是決定將他換下。被換下場的Hill很明顯的非常不高興,在休息室不斷的咆哮,而這也不能怪他,畢竟完全比賽是一名投手單場比賽能達成的最高成就,而當時已經36歲的他這輩子很有可能不會再有下一次挑戰的機會了。第八局上來接替投球的佈局投手Joe Blanton兩出局後被擊出了安打,也讓完全比賽和無安打一塊兒破滅,最終道奇還是以5比0完封馬林魚隊。而和上一次相同的,很多人非常反對Roberts將Hill換下的這個舉動,尤其他的用球數僅僅只有89球,加上這又是完全比賽而非無安打,但由於傷痛的因素,也是有人支持Roberts的做法。
不過,本篇文章我並不是要談論陳偉殷這場無安打的內容,因為我相信很多其他寫手和媒體一定都會爭相報導;我要談論的是馬林魚總教練Don Mattingly換下正在投無安打的陳偉殷的這個抉擇。有些人可能會說,陳偉殷正在投無安打,有機會挑戰這項非常困難的創舉,把他換下是很瞎的舉動;另外則有人會說他的用球數已經來到三位數,將他換下是正確的舉動。而這正是我這篇文章想要探討的重點:用球數。首先大家必須了解的是,陳偉殷的狀況和上述的Stripling以及Hill有一個很大的差異,就是他並不像這兩位有傷病的疑慮,而是一名健康的投手。因此,陳偉殷身上一定沒有像Stripling和Hill這麼嚴格的球數限制,也就是說要讓他投多少一定就是總教練Mattingly的抉擇,跟球團不會有關係。但是都投到了100球了,這不就正好是先發投手差不多該被換下去的門檻了嗎?我希望大家可以先看看以下這段影片: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iframes.這段影片是大聯盟電視臺(MLB Network)上的一個叫做「MLB Now」的節目的片段,主持人是左邊數過來第二位的Brian Kenny,是美國棒球研究協會(SABR)的成員之一,也是棒球進階數據運動的其中一名重點人物。而在這個節目上,他每次都會邀請三位來賓來和他一起談輪球界的種種議題;這段所談論的重點正好就是用球數。首先,他們談論到了兩天前陳偉殷的隊友Dan Straily面對紐約大都會時5.1局的投球中沒有被敲出任何安打,但用球數來到93的時候被教練換下,這是否是正確的抉擇?專業棒球記者Ken Rosenthal也回答得很清楚,重點不是他的用球數,也不是他正在投無安打,而是他送出了五次保送,而一支球隊最終的目標還是要贏球,把Straily留在場上並不會讓球隊有更高的贏球機率,所以他被換下是合理的。
再來,他們討論到了再前一天,大都會先發Jacob deGrom面對馬林魚時,七局的投球僅僅被敲出四支安打,其中兩支陽春砲失掉兩分,但也送出了高達13次三振並且只有1次保送,壓制能力毋庸置疑。大都會當時以3比2領先,但是這時deGrom的用球數來到了97球,而教練團也選擇將他換下,讓後援投手守住勝利。沒想到,
DG真人
接手的Fernando Salas先是被馬林魚的三棒Christian Yelich擊出兩分砲,又被Giancarlo Stanton擊出了背靠背全壘打,搞砸了領先,
賓果賓果
而大都會最終以5比4的比數敗下陣來。說到這裡的時候,前落磯總經理Dan O'Dowd實在聽不下去了,而他生氣的原因不是因為牛棚搞砸了勝利,而是用球數的關係。在他看來,球界建立了100球為換投門檻的這件事情荒唐至極,因為這沒有任何的科學根據去佐證,而各個總教練的調度似乎也被這個隨便選擇的數字給限制住了;不論你的身材大小、投球模式如何,頂標就大概是100球。而他認為deGrom那整場比賽也只不過犯了兩個小錯,其餘的部分根本就是完全宰制,完全沒有將他在七局打完換下的必要。「你只要專心看比賽,比賽就會讓你知道哪些抉擇是該做的,」O'Dowd說到。而Rosenthal馬上指出,deGrom休賽期才剛動了手術,Kenny也表示這可能是因為球季才剛開始,不想讓投手有過大的負荷,但是討論到最後四位似乎都達成共識,100球的這個門檻根本就是人自己亂訂的,並沒有什麼依據,應該是要看球速和轉速,會類似這些數據來判斷一名投手是不是開始疲勞,才決定要不要將他換下。那麼現在讓我們回到陳偉殷這場比賽,和Straily相同的,陳偉殷也是正在投無安打的狀態;但是和Straily不同的是,他是真的壓制住了對手,而非因為控球不穩而僥倖讓對方打不出安打。所以即便換下Straily的覺得一直被認同是對的,也不代表換下陳偉殷的抉擇是對的。再來,拿陳偉殷來跟deGrom做比較的話,相似度就稍微高一點了。雖說陳偉殷沒有像deGrom一樣不斷三振打者,但這是因為他本身就不是一名高三振型的投手,而有看比賽的人都知道,陳偉殷今天的控球狀況極佳,幾乎想投到哪裡都可以,簡單來講他的狀況是很好的,這點和deGrom相同。更何況,deGrom被打了四支安打,陳偉殷是無安打的狀態,所以如果deGrom不該被換下的話,陳偉殷不就更不該在這時被換下嗎?
別急,既然大家有共識100球只是一個人造的門檻的話,那就先讓我們來看看陳偉殷的球速和轉速有什麼變化,來判斷他是不是真的應該被換下。根據Statcast網站Baseball Savant的數據,陳偉殷今天四縫線速球總共投了43顆,平均球速為90.9英里,而分散到七局的話,陳偉殷的速球用量以及平均球速如下: 局數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速球數量 7 7 9 5 5 2 8 平均球速 91.7 91.1 90.9 91.4 91.0 88.9 90.3 跟比賽前段相比,陳偉殷第七局的四縫線速球球速明顯有稍微下降,
娛樂城賺錢
和首局的差異大概有1.5英里左右,雖說幅度不大,但是還是可以看出隨著用球數上漲,他的確似乎稍微有疲勞的跡象。不過,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根據系統辨識,陳偉殷前三局只投了兩顆二縫線速球,但是從第四局開始卻使用了19顆二縫線,其中第七局更是多達九顆,比四縫線還要多。根據這點我們可以做出一種解釋,陳偉殷在水手打線第二輪的時候開始改變投球策略,將第一輪的時候沒有用到的二縫線拿出來使用,進而混淆打者。但是伴隨而來的可能性就是陳偉殷因為開始使用球速本身較慢的二縫線,因而可能拉低了四縫線的平均球速,因為系統有可能無法完全分辨這兩種球路的差異,因而造成誤判,可能有些二縫線因為沒有太大的橫向移動而被辨識成了四縫線。而根據數值顯示,陳偉殷每局的二縫線幾乎都很穩定的座落在90.1英里的平均球速,並沒有下滑,所以反而顯示了他並沒有出現疲勞的徵狀。另外,加上陳偉殷的第七局控球看起來並沒有真正受到影響,面對Haniger的保送是打者真的選得好,面對Cruz的觸身球也只是稍微擦到他,面對Seager的三振更是投得精湛,說實在的看不出他有受到體力的影響。而本場比賽陳偉殷的投球轉速尚未被放上Savant,所以我還無法拿來分析,等到數據出來了我可能會再做補充。總而言之,在我看來,陳偉殷今天的情況和deGrom真的是極為相似,兩名投手當天都展現了極佳的宰制力,似乎都沒有應該要被100球這個人造門檻給限制住的道理。但是不像deGrom當時只握有一分的領先,只要再被擊出第三支陽春砲的話比賽就又將重回起點,陳偉殷可是有著四分的領先,加上有挑戰大聯盟歷史第296場無安打的可能性,第八局不讓他上去試試看我覺得沒有什麼道理可言。「你只要專心看比賽,比賽就會讓你知道哪些抉擇是該做的,」而我認為總教練Mattingly今天所做出的抉擇並不是比賽告訴他的,而是像O'Dowd所說的,他被100球的這個人造門檻給限制住了。
–在這邊跟各位喜愛棒球的讀者們分享一個美妙的地方:MLB球迷交流園地!找不到朋友陪你一起討論棒球嗎?希望能夠認識更多的棒球同好嗎?想要每天都和我們一起痛快地討論大聯盟的賽事和資訊嗎?趕快加入MLB球迷交流園地吧! 更多MLB消息以及文章請追蹤MLB Corner! 本文版權由#NYU42所有,如需轉載請在留言處告知或留下聯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