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藍軍團的守望者,855天後的回歸。DavidWright生涯最終戰。

  說再見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選擇告別的時機更是一門藝術。 從宣布退休的同時也開始倒數進入名人堂天數的 Mariano Rivera 和 Derek Jeter、到奮力在家鄉父老面前讓時光倒流一場比賽時間的 Andy Pettite、或是墮入黑暗面但最終覺醒的 Alex Rodriguez,不管是長達一整季風風光光的退休巡迴、不願分散聚焦在隊友身上的聚光燈而持續大半季的沉默、或是被球團和聯盟刻意低調而氣氛詭譎的最終戰,「完美」的告別方式或許並不存在,因為告別往往都是出自非主動的決定、帶點時不我與的悲壯氣息,但 Derek Jeter 和 Michael Jordan(第二次退休時)的案例告訴我們,理想的劇本也是可以和「完美」如此接近。  無數球迷帶著自製標語,來向他們心中永遠的隊長道別。  說到大都會這個球隊,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他們如何在同城老大哥洋基的「淫威」下茍延殘喘,不管他們表現如何的出色、陣容多麼的星光熠熠、未來又如何看似一片光明,大都會永遠都是紐約這國際大都會的老二球隊,被一個有錢有勢又乖張跋扈的老大踩在腳下。 不過在我從21世紀初移居紐約的這十多年間,2015年世界大賽的惜敗,其實並不是橘藍軍團的唯一高潮。指派 Omar Minaya 出任球隊總經理開始的重建計畫,在 2005年球季就得到了初步成果,2006年更是迎來了單季97勝和國聯東區冠軍的光榮球季,直到當年國聯冠軍賽第七戰 Adam Wainwright 那顆讓人心碎的曲球,狠狠地將大都會擋在了世界大賽門外。 2007年球季同樣兵強馬壯的大都會,在例行賽僅剩下17場比賽時仍保有7場勝差領先的他們,一路潰敗到球季的最後一天,因為名人堂巨投 Tom Glavine 的核炸而失去原本十拿九穩的季後賽門票。 2008年、也是 Shea Stadium 的最後一個球季,大都會再度於球季進入最後17場時保有分區領先,但最後卻又一次眼睜睜地看著世仇費城人晉級季後賽。連續兩年錯失季後賽的大都會,在2009年搬進嶄新的 Citi Field 後,卻迎來了連續六年勝率不過半的黑暗期,加上「晚節不保」的 07、08兩季,總計長達八年的季後賽乾旱期,才終於盼來那至今還是讓紐約球迷津津樂道、讓山羊魔咒硬是延長一年效力、神奇的2015年季後賽表現。  2015年世界大賽,David Wright (圖右) 終於踏上了他的夢想舞臺, 只不過當時的他早已飽受傷痛困擾。   這段時間內,大都會其實從來都不乏明星球員、更有著名人堂等級的傳奇選手,從 Mike Piazza、Pedro Martínez、Carlos Beltrán、Carlos Delgado、Jose Reyes、Tom Glavine、Johan Santana、R.A. Dickey、Curtis Granderson、Daniel Murphy 到 Matt Harvey、Jacob deGrom、 Noah Syndergaard 到 Steven Matz,許許多多或許不同世代、但同樣耳熟能詳的球員如過江之鯽,不過卻只有一個名字,從2004年首度出現在球隊25人名單中後,始終陪伴著這個球隊和他的球迷,從 Shea Stadium 搬到了隔壁的 Citi Field,共同走過八年的黑暗幽谷,才終於在睽違15年後重返世界大賽。 那個人,就是 David Wright。 一個在年滿30歲前就已經一隻腳踏進名人堂、但卻因為一連串的傷勢和厄運、2016年球季之後就未曾在法拉盛出賽的球隊精神領袖… 橘藍軍團 的 守望者。  曾經熟悉、卻已多年不見的光景… 鎮守 大都會 三壘大關的 David Wright  或許沒有很多球迷知道,其實 Wright 和大都會間的「愛情故事」,其實和 Jeter 廣為人知的「從小夢想成為洋基先發游擊手」版本相去不遠。 出身 維吉尼亞州 的他,從小就常和父親一同前往觀賞小聯盟3A球隊 Norfolk Tides 的比賽。從2007年開始才成為金鶯隊小聯盟體系一員的 Tides,

金爸爸娛樂城

此前有長達37年的時間是隸屬於大都會農場系統中,因此,Wright 從小就是個 大都會 球迷這事其實也不那麼讓人意外。「I’d get a chance to meet some of the players and get my picture taken and then a week or two from then you’d see those players you took a picture with playing on TV,」Wright 曾在訪問中提到,「That was the reason for growing up a Mets fan.」,而也是因為這樣,他從小的志願就是要「…as one of them.」。 「I live and die with this team. When I see the fans take losses hard, when I see the fans smiling from ear to ear after a win, I’m that same way in the clubhouse,」 Wright 說道。 「I’d like to think that’s what’s made this connection between the fans and I so strong: I relate to them, they relate to me. We have similar feelings about the New York Mets.」   當天 David Wright 在場上的一舉一動,都是球迷目光的焦點, 每每也觸發了無數鎂光燈閃爍。  也或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2012年底,儘管農場中露出了一線曙光、但球隊當時還仍舊深陷於泥沼之中,再過一年就將成為自由球員、剛完成生涯第一個沒有明星游擊手 – Jose Reyes 在身旁之球季的 Wright,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留下,而大都會也非常不尋常地提供了一紙長達七年、總價近一億四千萬美金的合約,給一個當時還剩不到一個月就將年滿30歲的球員,因為他們在他身上,看到了球隊精神領袖、看板人物、以及場內場外都足以做為模範的完美代言人。 不過最讓人感到惋惜的是他在場上的表現,也差不多從簽下那張新合約開始後,因為一連串的傷痛和厄運,開始不可逆的向下跌墜。 時間快轉到2016年6月3日,他因為頸部椎間盤突出被放進了傷兵名單,隨後並進行了讓該球季提前告終的手術,之後兩年多的時間,儘管竭盡全力復健,但他卻始終無法回到大聯盟賽場上,大都會球迷殷殷期盼著隊長有朝一日能回歸球隊,儘管大多數人都很清楚那機率不容樂觀,但最後的「判決」,來的太快也太突然…  時間倒轉十年,這兩人的組合,是大聯盟中最讓人生畏、也激發球迷無窮想像的三、游搭擋。   兩個多禮拜前、2018年9月13日的星期四午後,前一天被告知大都會球團和 Wright 將舉辦記者會消息的球迷,雖然不明講,但其實多半都已經猜到了將在記者會發布的可能內容。儘管因為種種「技術性」因素而選擇不使用「退休」這個字眼,但守著電腦螢幕觀看這場記者會現場直播的球迷,都很清楚了解,今年球季結束後,他們將不再有機會見到那位在2013年被任命為隊長、幾乎是所有球隊重要打擊紀錄保持人的明星三壘手,以球員的身分出現在場上。 當他在記者會中,強忍眼淚說出「The way I feel right now and from everything that the doctors have told me, there's not going to be any improvement」,並在回應未來回到球場的可能性時給出「I don't see that as a possibility」的答覆時,無數正透過網路觀看或是收聽該記者會直播的球迷,也跟著他潸然淚下。 就這樣,2018/9/29 正式成為 David Wright 最後一次以先發三壘手身分代表 大都會 出賽的日子,記者會開始前在球票轉售網站上,最低只要花美金6塊錢,就能買到一張門票,記者會結束後沒多久,當天要進入球場看球的低消,已經飆漲到三位數之譜。上次我看到同樣的情況,要回溯到 洋基 無預警宣布 A-Rod 最後一場身穿條紋球衣比賽時間的2016年8月7日。   打擊練習結束後,David Wright 在一旁至少花了半小時舉行球迷見面會 (感謝祭?)。 對於簽名的要求也是幾乎有求必應。 為了盡力滿足球迷的要求,David Wright 甚至一度走進一壘邊線旁的觀眾席去和球迷互動。  時間快轉到9月29日星期六當天,多虧了朋友的幫忙、順利取得該場比賽門票的我們,又在另一個朋友的協助下,取得了可以在賽前到球場中觀賞打擊練習的 Field Pass。提早超過兩個半小時來到球場(當天球場也較平常提早半小時開放,為了就是讓球迷有機會看到 David Wright 的 BP),通過比平常更為嚴格的安檢,當我們終於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本壘後方的紅土區時,當天的主角 David Wright 正好也剛要開始他的打擊練習。 已經不是第一次在場中觀賞打擊練習,包含一次在洋基球場年度 Old Timers' Day 的經驗中,我們從來沒有見識過本壘附近的球迷數量如此之多的陣仗。完成打擊練習的 David Wright,貼心地想要盡量完成所有球迷的簽名合照請求,

戰神賽特

花了大概至少半小時的時間才從本壘板附近走到一壘壘包旁,雖說趕著出門的我們犯了忘記帶球、當然也沒有帶筆的錯誤,所以沒有成功要到簽名,但是卻得到了更棒的紀念品,那就是好幾張我們一家三口和 David Wright 自拍照!!! 光是這就值得我們兩人(培根蛋 很明顯地對球比較有興趣,最後也在友人的幫助下順利拿到一顆)高興了許久。 滿足大多數持 Field Pass 的球迷心願後,David Wright 更一度直接打開門、走進了一壘後方的觀眾席,

信用版註冊

去滿足更多球迷簽名合照的要求,這也一度引發了四面八方球迷都往該座位區湧去的不小騷動。   和 David Wright 的自拍, GET !!!  介紹當天比賽主、客隊先發球員時,大都會球團也播放了一段預先準備、向 David Wright 致敬的簡短影片。僅約75秒長的影片中,將兩個多禮拜前那場傷感的記者會、和其球員生涯高光剪接在一起的作法,可說是相當的成功。將焦點放在「隊長,歡迎回家 Welcome Back, Captain」而非「告別」的做法,更是讓人讚賞,這麼一來反而會讓知道內情的球迷(這當然包含滿場的觀眾)心都跟著揪了那麼一下,但也不至於流於煽情。    外野電子看板上的先發陣容,出現了一個好久不見的熟悉面孔。  比賽正式開始時,原先應該要跟在隊長身後、一同跑上場的其他隊友,刻意給了 David Wright 一個能在場上獨自享受球迷歡呼的機會。就像當年洋基隊友給 Derek Jeter 的「驚喜」一般,這貼心的舉動,讓球迷可以有充分的時間盡情歡呼吶喊,將對 美國隊長 的感謝之情化作言語用力喊出來。  David Wright 獨自跑上球場的身影。  緊接著進行的開球儀式,則是迎來了該場比賽的第一個驚喜。 原本以為要走往投手丘執行開球儀式的 David Wright,竟然逕自朝本壘方向走去,而且還就這樣在本壘板後方蹲了下來,正當我百思不得其解時,真正的開球嘉賓、兩歲的 Olivia Shea Wright、在家人的陪同下出現在場中,這完全不在我預期之中的做法,完全萌傻了我。 不過這溫馨的做法,也讓我想到 David Wright 曾經提過自己積極復健爭取復出的動力,主要就來自希望他的兩個女兒,能親眼看到爸爸在球場上的英姿的心情。David Wright 最近一次以大聯盟選手出賽的日子,是2016年的5月27日,而他的大女兒 Olivia,在近兩個月後的7月23日才出生,因此從未親眼看過爸爸以選手的身份踏上大聯盟球場。大都會球團 在開球典禮的設計安排上也算是用心良苦,結果除了讓人感到驚喜外、更是十足催淚,尤其對為人父母的球迷來說。  讓人驚喜的溫馨開球式。  另外,在本場比賽的先發名單中,也能看出大都會球團的用心。安排巔峰時期老戰友、身穿大都會球衣的球員生涯應該也將畫下句點的 Jose Reyes,擔任先發游擊手的調度也是十分有意義,不管是對兩位球員、或是現場每位球迷都是如此。 身為洋基球迷的我,移居紐約初期,曾有好長一段時間,都只能看著同城大都會的三、游位置,站著「星度」不輸 洋基 的 A-Rod + Jeter、但年齡更輕、未來也更光明的 Wright + Reyes 組合暗地羨慕。不過當時完全沒想到的是,洋基 的「二老」竟然發光時間還更長久些、甚至先後達成3,000安壯舉,而 David Wright 和 Jose Reyes 的三、游搭擋,除了早在 2012年球季就分道揚鑣外,兩人的球員生涯,也更像是璀璨但也短暫的流星。  不知道現場的球迷,在看到這兩人睽違多年後, 再度分別以先發三壘、游擊手角色出賽時,內心會有多麼激動。  賽前就已經設定只會有兩個打席,完成第二次打擊後的下半局上場守備時,就會被換下接受全場球迷歡呼致意的 David Wright,繳出了一保送、一界外飛球接殺的成績。 而接殺那顆界外飛球的「兇手」,是出身洋基農場的馬林魚 一壘手 Peter O'Brien,可憐的他在接下來每次上場打擊時,都遭到全場爆滿的球迷無情噓聲伺候。雖然有一次上壘紀錄,但用界外飛球結束球員生涯的方式,比起同城另外一位隊長的再見安打來說,似乎不是那麼令人滿意。 不過如果攤開記錄本,查查14年前 David Wright 生涯首打席的表現時,會發現竟然和其最終打席有著相同的結局。「怎麼開始、就怎麼結束」,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樣的結局,似乎也並不會那麼讓人感到遺憾了。  儘管臉上掛著笑容,

娛樂城

但視線停留在球被接殺的一壘邊線方向、 邊走回休息區的 David Wright,還是難掩失望的神情。  根據賽前從在大都會球團工作的友人那得到的情報,了解劇本已經走到最後一幕的我,在攻守交換期間也不敢有絲毫鬆懈,相機牢牢地握在手上。原本以為 Mickey Callaway 會至少像當年的 Joe Girardi 一樣,等待比賽重新開始、製造至少一個出局數後,才將擔任三壘守備的 David Wright 換下場來。 出乎我意料之外,Callaway 竟然選擇在攻守交替過程才剛結束、比賽正要重新開始時,就出現在主審身旁,準備將 David Wright 換下場。這讓許多利用比賽暫停時間,

新娛樂城

離席去購買食物或是解放的球迷,完全措手不及,紛紛趕著回到座位,也因此製造了不小的混亂。我在拍照過程中,除了被瘋狂湧入的球迷頻頻擋住鏡頭、也因此無端地被撞了好幾下。 至於各位朋友在看轉播時應該也有注意到、客隊球員似乎沒有太多人在休息區中起立致意這點,我想或許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也是換人時機太匆忙,造成只有少數球員在場內、其他球員恐怕大多不在休息區中的尷尬場面。 這也是這場比賽少數、或者可說是唯一美中不足之處。  終於迎來了告別的時刻,

QT電子自由國度

David Wright 首先轉身向三壘側觀眾席的球迷致意。 眼眶紅潤的 David Wright,向球迷揮手道別。  就算是透過鏡頭、都能明顯看出眼泛淚光的 David Wright,在全場球迷超高分貝的歡呼聲下,朝已經在休息區外一字排開、列隊準備迎接隊長的隊友方向走去。 在過程中他多次回頭、像是在跟外野方向的球迷致意,但或許是因為被淚水模糊了視線、看似眼神沒有聚焦的他,反而更像是在回憶、或是找尋些什麼… 或許他是在尋找那個只存在記憶中、曾有著 Shea Stadium 的城市天際線?  隊友們已經在休息區外一字排開,準備迎接正享受球迷歡呼的 隊長。 來自全場爆滿球迷的歡呼聲,久久不歇。  對於舉辦類似活動明顯經驗不足,因為隊史上幾位看板球星,包含 Tom Seaver、Dwight Gooden、Darryl Strawberry 和 Mike Piazza 在內,都沒能在陣中效力到高掛球靴那一刻的大都會來說,這場比賽中的細心安排和巧思、以及從記者會過後就透過 #OurCaptain 這個 hashtag 作了相當成功社群行銷的用心,看在於洋基球場參與過許多告別賽(Mariano Rivera、Derek Jeter、Andy Pettitte、Mark Teixeira 和 A-Rod 的告別賽我都在場,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相關儀式典禮和慶祝,像是 松井秀喜 的引退賽)和相關典禮的我眼中,還是相當值得球迷的掌聲的。 一向不太擅長於「照本演出」的大都會,這次近乎完美的執行了精心準備的劇本。棒球之神雖然沒給 David Wright 一次再見安打的機會,但是他還是給了這位同在 紐約 功成名就的 隊長、一場讓人永生難忘的 walk-off 勝利,也讓 馬林魚 在繼 Derrek Jeter 主場最終戰後,再次成為經典賽事的最佳配角。 距離上次以先發三壘手身份出賽,已經過了855天,David Wright 在生涯最後一個打擊機會、用他在14年前、大聯盟生涯首打席的同樣方式,告別了這個讓他留下數不清的豐功偉業、也流下無數血淚的舞臺。 「To be able to come to work, at a place like this in front of this fan base with this organization was the honor of a lifetime,」David Wright 在週六賽後說道。 「I really don’t want to go in there and get changed right now.」 「I want to wear the jersey a little longer.」 而全場爆滿的近44,000位球迷,包含我這個洋基球迷在內,又何嘗不是如此希望? 延伸閱讀: 美夢終醒。Derek Jeter Night by RICH / May 22, 2017 雷聲轟隆,終究雨過天晴 by RICH / August 15, 2016 優雅但強韌、溫柔卻堅毅~ Andy Pettitte Day by RICH / August 27, 2015 鐵捕柔情~ Jorge Posada Day by RICH / August 24, 2015 Bern Baby Bern~ Bernie Williams Night by RICH / May 25, 2015 So hard 2 say goodbye… Derek Jeter Day by RICH / September 10, 2014 For Love of the Game… Mariano Rivera's Final Home Game by RICH / October 4, 2013 Mariano Rivera Day… today we honor the greatest closer the game has ever seen by RICH / September 28,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