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28日,日職西鐵和南海隊交手,這是兩隊當年最後一場對戰,地點在平和臺球場,這一場比賽如果居首位的南海贏了,就能拉大和第二名西鐵的勝差,接下來因兩隊再不會碰頭,南海要奪得聯盟冠軍的機率就大大增加。這是一場南海非贏不可的比賽。賽前在休息區內,南海監督鶴岡一人拿著日本清酒面對著所有選手,接著逐一唱名,廣瀨叔功、長谷川繁雄一一上前,鶴岡為他們倒了酒,然後只說聲「拜託」就一飲而下。這如同神風特攻隊出發前的驚人一幕,被無意間經過的記者近藤唯一窺見,寫了下來。每次重讀這段文字,我都起雞皮疙瘩,然後就想到一個名字-吳復連。鶴岡一人外號叫「老大」,是帶兵極重人情味的監督。吳復連呢? (圖片來源:陳筠 Twinkle 一瞬之光) 2007年我創立TSNA,每天忙得不可開交,也因為遠離中職轉播,所以很少到球場,但那天新莊有賽事,我心血來潮去看球,就在開賽前的打擊練習,不遠就見到久違的吳復連,吳教練向來是大嗓門,那天聲調更是驚人,大到旁人都回過頭來看「文誠啊!」他吼道。接著下來那句,吳復連似乎是從他微凸的小肚硬發力而出的「幹!你是三小,啊當老板就這樣躲起來喔?」這就是吳復連,這就是他的「氣口」很直率、很江湖味,但你會喜歡這個人。吳復連是臺南囝仔,府城少棒出身,吳復連成名極早,84年奧運之前,就是亞洲數一數二的游擊手。1983年我手中有本翻到快爛的「中華棒球」雜誌,上頭有一張吳復連在亞洲杯(亞錦賽)賽後,返臺於機場被拍到的照片,圖片中的他,下巴不自覺地抬得老高,
金旺5298娛樂
「亞洲杯最佳選手」帶著這樣榮耀回臺,想低調都難。那張照片之後的吳復連始終都是明星選手,不論在日本或回到臺灣加入中華職棒。這樣的底子,成為總教練是早晚的事,事實上是來得很早,2001年,吳復連接下金剛隊總教練,那年他才39歲!「好像有點突然要我接總教練,我簽的是選手約,但就這樣要我接了,其他三隊是徐生明、李居明還有一個日本仔,都很大的人物,來得很快,沒什麼心理準備,壓力好大,晚上都睡不著。」在我面前的吳復連已經是白髮滿佈,但眼神依然銳利,回憶起這段,
世博娛樂城
先做這樣的開頭說明。接著是這一段「這大概就是臺灣吧!根本沒什麼太多的培養,啊就這樣叫你去當就當,好像很容易一樣,其實做選手是一個人的事、自己打好就好,
現金版體驗金
當總教練是一群人的事,那很不一樣,要顧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如果你問任何一位從選手轉換成教練的人,得到的差不多就是以上的答案了。雖然感觸大同小異,但吳復連有點不同的是,年輕的他接手後就拿下臺灣大聯盟二連霸,是兩聯盟合拼前,那魯灣最後的冠軍教頭,這成績如被承認,那他也是臺灣職棒史的冠軍教頭。知道吳復連手中那批幫他拿冠軍的選手,是如何稱呼他的嗎?「大ㄟ!」他們總是這麼叫,臺版的鶴岡一人? (圖片來源:何俊輝 SportShot!何小輝) 我的看法,只是個人看法,有機會成為優秀總教練只有兩種,其一讓選手愛你、其二是讓選手怕你。前者代表是吳復連和呂文生,有趣的是兩人還曾是合作多年的二游搭檔。人總是不自覺活在美好的過往,如果要挑臺灣史上最強的二游組合,我會選這兩個人,看他們守備配合有種令人賞心悅目的美感。吳呂最常說嘴的是在古巴人面前,一場演出三次雙殺。那是來自於高超技術外的默契。吳復連曾說有場比賽,打者擊出投手身旁的強勁球,眼看要穿越而出,吳復連側身向前眼看來不及,居然沒有用手套接,反而用腳把球踢向二壘壘包上,此時呂文生也到位,
CG電子
然後單手接球再轉傳一壘,完成雙殺!很神奇!至少我在MLB也沒看過,但業餘的「上古時代」他們卻辦到,這來自於多年的合作,多年的默契。不過兩人個性我所接觸的感受卻是南轅北轍,呂文生也自覺如此,他打比方說自己和吳復連是「總司令和傳令兵」、「廖添丁和紅龜仔」的組合。但即使如此,兩人都深信,讓球隊有凝聚力,搞好休息區氣氛是重要的,雖然最後結果你們都知道,吳呂二人生涯領軍的成績很不一樣。這麼多年下來,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一名總教練的帶兵風格,究竟是如何造成?是本身個性,是守備位置出身的影響,或只是單純隊中戰力考量,抑或是不斷失敗、不斷調整,還是其他?這是我始終想去深究的,也是這專欄的重點之一。若以吳復連論,那很簡單就是個性使然,他是個極活潑的人,在場上很放得開,不會因為一兩次失敗而困擾他。跳開一下話題,吳復連曾對兒子說:「如果你像我這麼放得開,你早就是一軍固定先發了。」這只是題外話,重點是從小很容易和別人打成一片,他喜歡團隊彼此像哥兒們般的存在,那感覺很好。還有,兄弟象三連霸的美好。 (圖片來源:褚宗科 法老的攝影視界) 吳復連從日本回臺加入兄弟象,首年教練團中有日籍的森下正夫,誰都看得出來,雖然名義上總教練是曾紀恩,但真正在執行作戰的是森下,待過日本的吳復連能夠和森下直接溝通,很快地成為森下擺在場中的一顆重要棋子、穩定內野的棋子,只要場上有狀況,吳復連總會召集大家藉以平穩情緒。吳復連樂於做這樣的工作,或許就是個性,或許就是習慣當老大吧!總之,這是一股很重要的隱形戰力。聽過已故的陳潤波教練提過,當內野精神領袖不是想的那麼容易,有的選手看起來是領頭,但只要自己當天打不好,就沒有那多餘心思去顧別人。不過肯定的是,吳復連並不是陳教練口中那樣的選手,好不好都為球隊挺身而出。從1992到1994年兄弟象一贏再贏,儘管中職隊數不多,但能在三年內都拿下第一不是件簡單的事。至今老象迷依然對當時陣容可倒背如流,打線有能上壘、能跑的林易增;有助攻的吳復連;中間有葛雷諾、王光輝、李居明,後來又加了個路易士;投手有陳義信、巴比諾、陳憲章;日籍教練團也屬老謀深算型。一切看起來如此完美,拿冠軍誠屬自然。但吳復連不這麼認為,那三年兄弟象不是沒有受到挑戰,尤其投手王國的統一獅,但能過關最重要的就是球隊凝聚力,非常好的休息區氣氛,那使得他們即便比賽中處於落後也不心急,永遠相信有逆轉的可能。這種氣氛也從休息區帶進場內,形成絕佳的默契,吳復連回憶那時和捕手洪一中的配合,一個小眼神就知道對方下一步要做什麼。那是一個能讓球隊成功的好模版,從選手吳復連變成吳復連總教練,也想遵循這一套,所以運用在金剛隊,選手管他叫「大ㄟ」時,看起來是沒有問題。數年後回到原始母隊兄弟象再掌兵符,吳復連更想複製貼上。譬如那個高中畢業就進來,年紀和自己差距一如父子的陳子豪,吳復連為了讓他能更放得開,大概能講的笑話或其他幹話都講了。至於其他球員,有時自己來,有時讓丘昌榮等人扮演中間橋樑的角色,當做總教練和選手之間的潤滑劑。這是吳復連身為球隊總教練自覺做得很好的一點。但吳復連不可能不懂,經營休息區氣氛外,實際作戰能讓球隊贏球才是根本,不然只搞氣氛即可,那找個脫口秀演員來不就好了?談作戰,從一開始吳復連的風格是保守的。他的成長背景、日式的養成會往這方向傾斜不意外。吳復連舉了個例子,當年有「魔術師」稱號的山根總教練,曾傳授他有關「觸擊」戰術的邏輯,在這邏輯思考下,不只是表面看來的犧牲一位打者而已,那是要開啟很多分的契機。吳復連相信這套理論,並且補充說:「送上二壘或三壘,對方投手就很難投,先得分總是有利的,對手的壓力就會大過我們。」這是他的想法,末了還加了句:「只有不穿球服的人,才會說一直揮棒就好,反正輸了也不用負責」。
圖片來源:截圖自CPBL Youtube 其實在聊天的過程,吳復連花了不少時間在論述他的「觸擊戰術」,那究竟是本身的信仰或是被包括來自球迷間批判下的反駁,恐怕他自己也分不太清楚,但確定的是,如果因為點太多被罵,那麼接替他的洋將頭,這位遠來的和尚也好不到哪裡去,期望帶來新觀點的老外,反而點得更多,點到令人頭皮發麻、嘆為觀止的地步。吳復連有他觸擊點球想法,但我們這一代的球迷或許都會記得那件事、1986年世界杯,中華隊總教練曾紀恩要求吳復連助攻觸擊,他卻不配合改揮棒而擊出安打,這少見的「抗命」事件很有名,也引發後來曾吳二人不合的傳聞,進而在1990年旅日選手選秀會上,吳復連被兄弟象指名,他老兄當場不爽走人,都被外界解讀是不想在老教官手下打球,事實上是誤會了,吳復連的怒氣不是來自於和曾紀恩的過往,而是那場選秀會「假」的成份太高,四隊早就分配好各自選手,根本沒有所謂的「選秀」,再者大家都是日本回來,為什麼投手拿得比野手高,也讓吳復連有意見。不過要強調的是,做選手時不想一直觸擊,當總教練後卻也是這戰術的奉行者,頗符合他自己說的「做選手是一個人的事、自己打好就好,當總教練是一群人的事,那很不一樣。」但吳復連不是不會變,到了第二年帶兄弟,吳復連的作戰明顯有所不同,加了林智勝、鄭達鴻之後,滿滿的一手好牌,能夠快速取分的陣容,也讓他更放手讓打者發揮,儘管可能被譏笑是休息區的西瓜一顆,但擺在眼前的事實就是,上半季超過六成的勝率遠遠拋開其他三隊的距離。其實可以強烈感受第二年吳復連很有信心在義大手裡拿下總冠軍,但結果卻是「二連亞」,關於這兩次令象迷心痛的冠軍戰,幾年過去,
POLY保利體育
吳復連有話要說?有什麼是他沒做好的嗎? 圖片來源:截圖自CPBL Youtube 「第一年的總冠軍戰,打到第七場,安排的洋投竟然在前一天才說他不投了,大概是有國外球隊在找不想冒風險,我也跟高層反應了,但也不能改變什麼了,還沒打就好像輸了一半,這也是臺灣職棒可憐的地方,輸贏都靠洋將,他不想投你就沒辦法了。義大那一次,要認真檢討,應該是投手安排吧!如果開始的氣勢倒向我們這一邊,連贏兩場時,不要考慮投手休息,是不是把第一戰勝投的(伍鐸)丟下去,或許局面就不一樣了。」有點洩氣,有點無奈的回憶,這也是運動賽事最難之處,千金難買早知道,何況兄弟象還提前花了不少千金找了大砲助陣,結果是連兩年總冠軍戰都在領先下被對手逆轉,這個是很痛、非常痛的事實。而對一直想讓球隊融洽的吳復連,
信用版娛樂城
要命的是,殘酷結果擺在那裡,是要贏了球,人們才會倒過來回推,相信休息區氣氛經營是有用的。莫以成敗論英雄?很難!有沒有人好奇,那場1958年九月二十八日西鐵和南海隊交手的最後結果如何?乾完杯後,鶴岡一人監督信心滿滿地帶著他的神風特攻隊準備迎接這場關鍵戰役,但僅僅數分鐘後,賽事就定調了,第一局下半,一人出局,一、二壘有跑者,西鐵隊四棒三壘手中西太在沒有好球三壞球之後,面對一個正中偏低的快速球,一棒揮出左外野全壘打牆外,中西太一輩子擊出244支全壘打,這是其中的第189支,接著七局下半他又擊出第190號,一人之力就將鶴岡一人和選手互斟清酒誓死獲勝的決心擊碎。而當年目睹那一幕賽前飲酒儀式的記者近藤唯一,在幾年後其著作中寫下: 「這場戰役後,鶴岡一人無論多重要比賽,都不再碰酒杯了。」 ——————————-更多有溫度的棒球人物故事:《野球.人生:別無所「球」的追夢人》延伸閱讀:【曾文誠專欄】職棒教頭列傳 ─ 王俊郎 拉索達教我的事【曾文誠專欄】職棒教頭列傳 ─ 郭泰源 神與人之間的距離【曾文誠專欄】職棒教頭列傳 ─ 陳瑞振 時空錯置的棒球魂【曾文誠專欄】職棒教頭列傳 ─ 黃忠義 「別用自己的角度看選手」【曾文誠專欄】職棒教頭列傳 ─ 趙士強 西服和球服間擺盪的人生【曾文誠專欄】職棒教頭列傳 ─ 草總 謝長亨 延伸閱讀:獵豹與靈貓的化身:棒球頑童吳復連 (作者:RunRunHu) 【責任編輯:楊東遠】想參與更多運動議題討論?歡迎到大將軍豪洨專區-什麼都聊廢文區、運動狂人 Sports Maniα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