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家看臺英格蘭football還是贏不了美國soccer


金旺線上娛樂城

這既是football和soccer的一場短兵相接,也是更深層次上的殊途同歸。

美國球迷打出“U.S.SOCCER”口號
今天凌晨,卡塔爾世界杯B組第二輪,奪冠呼聲很高的英格蘭盡譴主力,卻無法攻破美國隊的大門。雙方互交白卷。
英格蘭和美國在世界杯上共交手三次,

RG富遊娛樂城

英格蘭1負2平未嘗勝績。這倒是個不大不小的“冷門”,這也讓美國球迷底氣更足了。昨晚的看臺上,美國球迷一直在合唱“It`s called soccer! It`s called soccer!”有點像拌嘴。
美國人的意思是,雖然英國和主流足球世界把足球叫football,但他們才不管呢,他們就愿意把足球叫成soccer。這已經無關足球本身,而關乎語言文化自信,以及這背后的文化獨立意識。
當然,football和soccer是同一種運動。這條語言分差的脈絡說來話長。
或許可以這么理解:金庸小說里華山派有劍宗和氣宗之爭,英美語境里足球有football和soccer之分,也算是F宗和S宗。
現代足球起源于19世紀英國,但這項用腳踢球的游戲在此之前已經盛行了幾百年(其實跟中國古代的蹴鞠關系不大,但非要攀親戚也行)。為了區分于其它用手打、拿棍錘的運動,英國人才給它起了一個明確的名字足球(football)。這個詞最早出現在14世紀的英國史料當中。1863年英格蘭足球協會成立之后,開始正式制定足球的規章制度,比如:不能用手了。但也有人堅持用手,于是他們去玩可以用手的橄欖球(Rugby football),他們覺得自己也是一種足球流派。

英格蘭足球協會主席埃比尼澤·科布·莫利
1880年代,有才的牛津學子給這兩個運動做定義區分,用了昵稱,“rugger” 代表橄欖球,“assoccer”代表足球 (association football),后來就衍生為soccer。沒錯,soccer這個詞也是英國人發明的。只是它作為一個昵稱并沒有流行開來,更多人還是堅持用football來表述這項只能用腳踢的運動。隨著英國的殖民開拓,football傳播到地球每個角落。
就像麻將在中國各地有不同的玩法,那個年代,在加拿大、愛爾蘭、澳大利亞,每個地方都發展出自己的足球流派和規則。美國作為曾經的英國殖民地之一,足球傳入順理成章,

5298娛樂

并且與移民關系緊密。1910-20年代被譽為北美足球第一個黃金時期,那時候就擁有一些特色鮮明的球隊名字,科爾尼蘇格蘭人、科爾尼愛爾蘭人、費城德國人……
這些初興起的半職業足球聯盟和很多當時的體育聯盟一樣,后來都因為經濟大蕭條沒能撐下去,因為在背后支撐他們的是工廠、企業。但這個時期,美國足球從歐洲引進不少人才,構成了他們參加世界杯的主力框架。美國球隊經常從英格蘭的死對頭蘇格蘭那里挖人。其中最著名的要算1924年波士頓神奇工人隊從格拉斯哥流浪者請來湯米·穆爾海德擔任主教練,聯動帶來蘇格蘭國腳阿萊克斯·納比。

1930烏拉圭世界杯美國隊合影
確實,美國足球,先師從蘇格蘭。1930年第一屆世界杯,美國就參加了,那支球隊有5名來自蘇格蘭的球員,主教練也是來自蘇格蘭的羅伯特·米拉爾,體能師來自愛爾蘭。他們用兩個3比0連續擊敗比利時和巴拉圭,帕特諾德還成為世界杯歷史上第一個上演帽子戲法的球員。雖然美國隊在半決賽1比6慘敗給了阿根廷,但無礙美國總成績壓倒南斯拉夫,獲得第三名。
非常意外吧?美國隊的世界杯歷史最佳戰績是季軍。除了歐洲和南美球隊,他們是非主流足球地區在世界杯上成績最好的球隊。
不過,世界杯季軍也換不起美國人的重視,足球在美國受中產階級歡迎的程度遠落后于棒球和橄欖球。當時美國社會涌起的排外主義和民族主義,而足球、板球等英國流行運動容易被視為美國和歐洲的紐帶,所以不會受到歡迎。當時,football在北美被用來指更主流的美式橄欖球,小眾運動足球就被冠以英國人給他取的小名soccer。

Soccer在美國社會的地位逐漸卑微。1950年巴西世界杯,美國隊在貝洛奧里藏特1比0擊敗英格蘭隊,爆出世界杯歷史上最大的冷門之一。美國隊員回到國內卻發現他們的勝利無人知曉,新聞也鮮有報道,只能心灰意冷回歸他們的老本行。那支美國隊很“業余”,球員們的本職是教師、郵遞員、靈車司機……五花八門。他們戰勝的英格蘭,擁有鼎鼎大名的斯坦利·馬修斯、湯姆·芬尼、斯坦·莫騰森等球星。
1950年之后,

ATG惡魔血域

美國足球長期未能打進世界杯,直到1990年才回歸。40年的世界杯空缺讓美國基本坐穩“足球荒漠”的稱號。還是日后一位有心的記者兼作家杰弗里·道格拉斯,通過采訪整理當年的故事,在1996年出版了一本書《他們的生命之戰》,并在2005年被拍成了同名電影,由杰拉德·巴特勒和韋斯·本特利主演。將近過了半個世紀,

牛牛百家樂

美國人才想起,他們在足球領域曾經有這樣一場偉大的勝利。
英格蘭,1966年在本土舉辦的世界杯上奪冠后,一直在尋找第二次榮光。他們打造了世界第一聯賽英超超聯賽,為“三獅軍團”源源不斷輸送人才。但即便如此,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英格蘭第二次與美國隊在世界杯小組賽相遇時,球星云集的英格蘭也只能1比1戰平對手,還是沒能贏下“強弱對話”。
美國足球的第二個師傅是德國。德國的“金色轟炸機”克林斯曼,這位美國女婿在2006年把年輕的德國隊帶進世界杯四強后抽身離開,又到美國掀起了二次革命。在他之前,美國足球踢得直來直往,是非常濃重的美式風格,讓人仿佛在看田徑或橄欖球比賽,而克林斯曼帶來了歐洲足球的思想風格,以及更多的激情。

1994美國世界杯
最近30年,美國已是世界足球里的重要版圖。1994年首次舉辦世界杯后,足球在沙漠國度逐步開花,28年來只缺席過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這也得益于美國國內聯賽的迅猛發展。美國足球大聯盟1993年成立之初只有10支隊,如今已有27支球隊,從貝克漢姆、魯尼、卡卡到伊布拉希莫維奇,再到后來的伊瓜因、貝爾,源源不斷的世界頂級球星在職業末期都被邀請到這里。
一項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世界杯前夕,美國12歲以下少年從事運動項目人數中,足球竟是最多,這被許多美國人看作是未來足球將在美國崛起的征兆之一。果然,10多年后,如今美國職業大聯盟(MLS)的上座率已經穩定在場均20000人以上,在美國僅次于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NFL) 和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LB)。在足球世界范圍內,也已經取代中超聯賽,僅次于歐洲五大聯賽,排在世界第6位。
看看貝爾率領洛杉磯FC勇奪美職聯冠軍的火爆場面,

現金版註冊

你就知道美職聯已經形成自己的文化了,長期以往,不亞于NBA、MLB……

貝爾帶領洛杉磯FC奪冠
現在,美國足球一邊在打造自己的IP,也一邊在融入世界版圖。世界大牌球星在退役的年紀會到美國聯賽踢球,美國的新星也會到歐洲效力。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的美國隊名單中,有6名球員在英超聯賽效力,頭號球星普拉西奇來自切爾西,另外的球員還有馬特·特納(阿森納)、里姆(富勒姆)、羅賓遜(富勒姆)、阿倫森(利茲聯)、泰勒·亞當斯(利茲聯),所以他們在面對英格蘭的時候,心里根本不怵。
最近中國互聯網上有個段子“美中不足”。意思是中美兩個最大的國家都不怎么愛踢足球。調侃歸調侃,事實上還真不是。美國人越來越愛踢球了,世界大賽又一場面對英格蘭的不敗絕非偶然。況且,美國人越來越喜歡足球了。權威數據顯示,2014巴西世界杯、2018俄羅斯世界杯(盡管美國隊沒有參賽)、2022卡塔爾世界杯,除了東道主外,購票最多的都是美國球迷。
football和soccer曾經分得如此清晰,但終究還是會殊途同歸的。畢竟,足球本身就是一種語言。
鳳凰網體育《凰家看臺》出品
作者|黃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