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一名寫手城牆兩天前寫了一篇回應JK47的文章。後者於四天前發表了一篇「王建民不再適合當先發:他是後援投手」引起了來自各方的迴響,而前者也以「五個大哉問,
街機遊戲
王建民真的適合當後援投手嗎?」提出了他對於JK47個人觀點的疑問。而在昨天,
線上運彩投注
Redsniper則以「王建民是先發投手還是中繼投手?」表示他認為雙方所提出的論點根本就毫無意義。到底誰提出的觀點比較有可信度呢?讓我們用基本邏輯以客觀的角度來分析這三篇文章。首先,由JK47的開始。這篇文章要表達的論點其實很簡單:王建民如果想擠進皇家隊的25人名單,肯定是要以一名後援投手的身份才有可能(排除皇家先發在四月爆光光的可能性)。他並沒有說「王建民不可能在大聯盟先發」或是「王建民只能當後援投手」。這些論點應該只是因為他下的標題讓大家有這種感覺。他真正應該下的標題是「與其先發,現階段的王建民比較適合後援」。而王建民為什麼擠不進皇家的先發輪值呢?這很簡單:因為皇家的五位先發都比王建民來得強。這基本上是沒什麼好辯論的事實,所以我就不針對這點做延伸了。不過再來我們看到另一部分,王建民為什麼比較適合後援?依照JK47提出的論點,這是因為王建民1)長局數壓制力不夠以及2)有恐左癥,而他也拿出了足夠的數據證明這兩點確實存在。這麼一來,JK47 的文章內容看似是沒有太大的瑕疵,但為什麼會引起反方的聲浪呢?讓我們來看看城牆所提出的論點。首先,他提出的第一點我其實看不太懂,但我認為他所要表達的應該是說他認為JK47沒有提到王建民並無明確定位的這項特殊情況是不對的(如有錯還請原作家指證)。這點我不認同,因為王建民如果不是一名無明確地位的投手的話那我們根本就沒必要討論他到底適合先發還是適合後援了,所以這點根本就沒什麼好提的。城牆提出的第二點是說拿35以上的均速套用在王建民身上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原因是因為這些35以上的投手參加春訓的意義跟王建民不同。這些人大多都是已經有定位的投手,所以他們不需要太在乎春訓的表現,而只需要調整自己的狀態,為新球季做足準備。反觀王建民,他來到春訓是為了搶下名單上的位置,所以表現很重要。這點沒錯,而城牆能夠提出這點也表示他很專業。但他忽略了一件事:JK47之所以要特別提出35歲以上投手的球速只不過是要證明他前一段所提到的投手球速在春訓時會比夏天「慢將近一哩左右」這一說跟年紀是沒有任何關係的。當然,城牆的觀點基本上就是認為王建民現在很有可能已經在巔峰狀態了,所以進入夏天搞不好並不會更快。這點以邏輯上來講的確是有可能性的,而我相信JK47也同意,並竟他有提到說他並沒有要證明王建民的球速會加快,而只是要證明王建民的球速回到顛峰了。依我看來,JK47打從一開始就沒有必要提到一名投手在春訓和賽季中球速的差別,因為他只需要證明王建民現在的球速回到顛峰就足夠了,並不需要深入探討到春訓和季中的差別。這恐怕是JK47在寫這篇文章時所犯下的小小瑕疵。
我覺得城牆的第三點很有趣,因為這點毫無邏輯可言。文生大叔之所以會說「這樣半吊著的曲球肯定會被打得又高又遠」是要強調王建民的曲球整體來講沒有任何的壓制力,而不是要說這支全壘打是因為曲球失投而造成的。但城牆提出的反駁是什麼呢?因為球場因素「右打者會鎖定外角球攻擊」。「曲球」跟「外角球」不是相似物、也不是相反物。兩者之間唯一的連結點恐怕只有「外角曲球」這個東西了,
麻將發了
但這很明顯不是城牆想要表達的論點。再去提到什麼配球模式和打者策略都與原意不相干,所以這點根本就是牛頭不對馬嘴。我想先跳過第四點來討論城牆所提出的第五點,因為第四點可以說是最大的爭議所在。城牆在第五點想表達的其實就是王建民目前在春訓所累積的成績因為樣本太小所以沒有參考價值。這個觀點基本上就跟JK47所提倡的「春訓數據無法預測季賽成績」是雷同的,只不過兩邊是以不同的角度看待這件事情。城牆認為因為樣本小,所以無論對手是誰都不足以證明王建民無法壓制更強的打者;JK47則是認為因為樣本小加上對手等級不一致,所以王建民的春訓數據沒有參考價值。很顯然的,針對這點兩邊其實是同意的。再來,回到第四點,也是我認為爭議最大的一點。在這裡城牆提到了兩點:王建民恐左癥以及一局爆的毛病。首先,王建民恐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JK47在他的文章中提出了非常充足的數據來證明王建民一直以來對左打的成績明顯不如對右打的成績。而王建民身為一名右投,
娛樂城註冊送
對右打的成績比較好也是正常的。不過他到底為什麼碰到左打就會出現明顯的落差呢?其實這只要看看他擅長的球種就顯而易見了。JK47在他的文章中有提到,王建民的球路基本上就只有他最擅長的伸卡球搭配一顆還算及格的小滑球,再加上一顆偶爾拿來嚇唬人的曲球。那顆毫無壓制力可言的半調子曲球先不說,王建民就只有兩個球種。而會打棒球的人都知道,滑球主要是拿來壓制同側的打擊者的球種,因為球棒要往外延伸去搆到滑球相對來講是比較困難的,就算被打者看破往往也會打到棒頭而非甜蜜點。但是對相反側的打者而言,一顆滑球從外角拐進來可以說是看得清清楚楚。這不但對打者選球來講很容易,看出是滑球的話只要棒子一收就很有可能用甜蜜點集到球。除非打者萬萬沒有想到這球會是滑球,要不然要做攻擊是不太困難的。簡單來講,面對左打時,王建民的滑球只能拿來混淆打者,但這麼一來這顆球跟他那嚇唬人的曲球又有什麼差別呢?所以,如果說王建民對右打有兩主球路可以用的話,那對左打可以說是只有一種球路可以用。除了傳奇人物Mariano Rivera以及蝴蝶球投手以外,有哪一位職業投手能夠只靠一種球路就壓制打者的嗎?我想是沒有。城牆指出,既然王建民恐左,那對方教練不是可以換代打嗎?沒錯,對方教練是可以在王建民出場的時候換上左打代打,但這麼一來他也必須要犧牲掉一名先發右打者。王建民即便擔任後援也不會是終結者,要為了他換掉先發打者不但要考慮到這名代打在後段局數還有可能要再次上來打擊,還要考慮到這名代打必須上場守備。為了王建民一個人讓整個比賽後段都少一名先發球員這樣劃算嗎?而城牆也在他的文章的留言區提出,大多數球隊牛棚裡都有一名LOOGY,也就是所謂的「一人左」,但幾乎沒聽過「一人右」這種東西。這是為什麼呢?當然不是因為左投壓左打比右投壓右打來的有效率的原因,
遊戲娛樂城
而是因為在大聯盟,左打的比例差不多是25%。換句話說,以機率來講的話,一局如果面對四名打者只會有一名是左打、有三名會是右打,因此才會有一人左的工作,因為他也就只有一名左打可以對付。沒有一人右的道理也很明顯,因為一局的四位打者有三位右打的話何必只讓右投對一名打者呢?當然是讓他投越多越好啊!而回到「先發v.s. 後援」的部分,如果王建民恐左的話,那麼定位在後援很明顯地比先發來的有道理,因為先發投手無法決定他要對哪些打者,整條打線都要對到,但後援可以讓教練視情況換進來對付他擅長壓制的打者。這也是為什麼只擅長對付左打的一人左不會被叫來先發啊!最後,關於一局爆的問題,單憑印象的話王建民好像是受傷之後才開始有這個問題,所以把這個套用到現在看似健康的他身上似乎不太合理。但就假設他真的有一局爆的癥狀好了,一局爆應該是先發投手才會有的癥狀。仔細想想,你會說去年的CC Sabathia有一局爆的毛病,因為他常常比賽前段投得很好,但到了中段突然壓不住對方打線、連續被狙擊、大量失分,最後Girardi只能將他換下場。但在這個年代一名後援投手上來基本上就是投一局,那怎麼會有一局爆的癥狀呢?如果只投一局還一局爆,那這就不叫一局爆,是場場爆!還有,先發之所以會受到一局爆的困擾是因為先發投手需要吃局數。假如今天一名先發投手在第三局無人出局時投到滿壘,教練也不會把他換掉,因為他需要先發吃局數。這種情況他只能信任先發投手能夠將這局的傷害降到最低,下一局又可以重新開始,除非真的爆得太誇張才會把他換掉。但是反觀一名後援投手,如果一上來就往壘包上堆跑者,不用到滿壘,堆兩個就差不多要把教練的耐性磨光了,應該會馬上把你換掉,所以後援不會碰到一局爆的癥狀。因此,如果要避免王建民恐左和一局爆的癥狀,那麼把他擺在後援肯定是更好的選擇。因為恐左加上一局爆而應該把他在先發是完全說不過去的論點,毫無道理可言。最後,來看看Redsniper的論點。他認為王建民在巔峰時期的時候就有恐左癥、球種少、續航力低等等問題,但為何他當時可以擔任一名稱職的先發投手現在卻不行呢?這個觀點起先看起來很有道理,但如果仔細想想的話其實可以很簡單地推翻。王建民的時期無疑是他在2006和2007都拿下19勝的那兩季。不過,儘管很多資深球迷不願意相信歲月這麼不饒人,但這真的已經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十年來難道大聯盟都沒有改變嗎?當然不可能。更何況近幾年大聯盟的投手越來越強、球速越飆越快,已經創造了一個偏向投手的聯盟了。至於現在的投打強弱差別到底有多誇張呢?光憑已經有人在建議要「再度將投手丘高度降低」、甚至是「將投手板往後移」這些論點的浮現就可想而知。這就是為什麼拿十年前的王建民來跟現在的王建民比其實是沒有太大的意義的,因為王建民就算真的回到他巔峰時期的能力,因為聯盟平均值已大大提升所以也無法準確的評估他到底適不適合相同的角色。
王建民在2006年的自責失分率是3.63,在當年全聯盟的先發投手中排在第15名。2007年他的3.70自責失分率也排在了第23名。不過如果把當時的他移到2015球季呢?2015年Carlos Carrasco的自責失分率是3.63、排在第37名,Mike Leake則是3.70、排在第43名。咦?跟Carlos Carrasco同等級?這樣的話聽起來不錯啊!不過我必須指出的是,Carrasco去年的FIP是2.84、排在全聯盟第九名,也就是說他的自責失分率之所以這麼高是因為被防守和運氣吃掉很多分。反觀王建民,他2006年的3.91 FIP如果排進2015年球季的話將會是在第46名。兩人似乎沒有辦法相提並論。如果拿掉含有極大運氣成份的全壘打率直接看xFIP的話,那Carrasco的2.66和王建民的4.19差距就更大了。另外,Redsniper也說到王建民「反正把伸卡球一股腦往好球帶下面塞就對了」。但真的只要這樣就好了嗎?王建民在2006、2007年的巔峰時期伸卡球大約是94mph,而他目前在春訓的伸卡球均速也差不多是將近94mph。這看似很有道理,不過球速相同就代表效果會相同嗎?根據PITCHf/x,在2007年,
QT電子仙境傳說試玩
大聯盟先發投手的直球均速是90.6mph;在2015年,大聯盟先發投手的直球均速是91.9。聯盟的平均球速提升1.3mph的情況下,王建民的球速維持相同,這換個方法解釋就是他的球速相對於聯盟平均慢了1.3mph。在過去這將近十年來,打者就算沒有辦法完全跟上聯盟頻均球速的提升,多少也有稍微適應這些越來越快的快速球。這麼一來,要跟上王建民那沒有變快的伸卡球相對來講就比較簡單了。如此一來王建民當然不可能用相同的戲碼投出相同的成績。Redsniper所說的「十年練一招、一招吃十年」基本上是不可能成立的。總結來說,這三篇文章雖然都有瑕疵,但整體來講JK47的文章相對來講還是最具可信度的。雖然我個人也不是很贊成只用大量的數據來分析棒球,但是比起城牆漏洞百出的質疑以及Redsniper看似有道理但實際上不符合邏輯的觀點來講,我還是比較相信JK47。當然,面對到經驗豐富的寫手JK47,城牆能提出那麼多的疑問已經很不簡單了,非常值得尊敬,而Redsniper所提出的論點也有值得學習之處。但是到頭來,儘管許多臺灣球迷都希望王建民能以先發的英姿重返大聯盟,但現在的各項趨勢都指向王建民比較適合後援投手的這個論點!,